联系我们
  • 邮编:238000
  • 电话:13305605038
  • 地址:安徽省合肥经开区桃花工业园拓展区工投立恒工业广场标准化厂房B-13栋

注塑生产自动化有哪些优势?机器人应用与生产线改造案例

文章出处:本站 人气:1423 发表时间:2025-11-17 13:39:03

注塑生产作为塑料加工的关键环节,传统的人工操作往往面临“效率变化大、质量不稳定、安 全风险高”等问题。自动化改造(以机器人为关键,结合传感器和信息系统)可以有目的地解决这些问题,特别是适合批量生产场景(如汽车保险杠、家用电器外壳)。以下从“自动化关键优势”、“机器人应用场景”、“实际改造案例”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注塑生产自动化的落地逻辑价值。


一、注塑自动化的关键优势:从“人工依赖”到“稳定高效”

注塑自动化的优势不是单一维度的“替代劳动力”,而是通过设备协作优化整个生产过程,处理传统模式的关键问题,体现在四个方面:

(1)效率显著提高:减少关机和人为延误

在传统的注塑生产中,由于疲劳和操作节奏不同,人工取货、换模、运输容易起伏,自动化通过“持续稳定运行”“快速衔接”提高整体产能:

缩短生产周期:

自动化机械(如注塑机械手)无需等待人工反应,即可实现“锁模即取货” 3-5 秒 / 第二,机械手只需要 0.5-1 秒 / 次)单台塑料机日均产能可提高 15%-25%(如生产手机外壳,传统日产 8000 零件,自动化后可达 9500-10000 件);

减少停机时间:

自动化系统支持“换模参数预置” PLC 存储不同模具的温度和压力参数),并从过去人工更换模具时间。 30-60 分钟缩短至 10-20 分钟;同时,机器人也可以, 24 小时连续运行(只需定期补充原材料和维护设备),单日有效生产时间为人工生产 16 小时延长至 22 小时,提高产能利用率 35% 以上。


(2)质量更持久:降低人为偏差和废料率

注塑产品质量(如加工精度、外观缺陷)对操作一致性要求高,人工操作容易因“提货强度不均匀、放置误差”造成缺陷,通过准确控制自动化提高标准率:

提高尺寸精度:

机器人取货定位精度可达到机器人取货定位精度±0.1mm(远高于人工±1mm),防止取货时触摸模具引起的货物变形;同时,自动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注塑参数(温度、压力、保压时间)。一旦预设值偏移,立即报警,减少参数波动引起的尺寸偏差(如汽车零部件的孔隙精度达标率) 92% 提升至 99% 以上);

降低废料率:

传统人工去毛刺、修剪浇口时,由于强度控制不当,容易造成商品损坏。自动化机械(如视觉引导机器人)能准确识别毛刺位置,修剪偏差≤0.2mm,废料率来自人工 5%-8% 降到 1%-3%(如生产塑料水杯,传统日均废料 400 零件,自动化后仅 80-120 件)。


(3)成本持续优化:平衡短期投资和长期收益

虽然自动化改造需要前期投资,但通过“减少人工依赖、节能降耗和废物”,可以进行自动化改造 1-3 年内回收成本,长期收益显著:

降低人工成本:

传统注塑生产线需要一条传统的注塑生产线 3-4 人(取货、运输、质检)自动化后可减少至 1 人(只需监控系统运行),按人均月薪 6000 单条生产线年均节省人工成本 12-18 万元;如果公司有 10 生产线年均降低成本超标 100 万元;

节能降耗及废料成本:

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塑料机的运行参数(如根据产品需要调整开合模速度和保压时间),降低日平均能耗 8%-12%(如 160 传统的日均耗电量塑料机 200 度,自动化后约 176-184 度);同时,降低废料率,减少原材料浪费,减少每吨塑料原材料的浪费 8000 单条生产线年均节约原材料成本 3-5 万元。


(4)降低安 全风险:取代高危阶段操作

注塑涉及“高温模具(150-250℃)、高压锁模(锁模力可达数百吨)”,人工操作容易发生烫伤、夹伤事故,自动化可替代高危阶段:

高危阶段智能化:

机器人负责“模具提货、高温货物转移”,防止高温模具和产品人工接触(传统人工提货年平均烫伤故障率约自动化后可降至0.5% 0);同时,自动化系统配备红外保护(如模具区设置红外光栅,有人靠近立即关闭),进一步降低安 全风险;

减少无效劳动损伤:

长期人工重复提货和运输容易引起腰肌劳损和关节损伤。自动化替代后,这些职业健康问题可以大大降低,企业的医疗和赔偿成本也可以降低。


二、注塑生产自动化中机器人的应用:根据“阶段适应”选择合适的设备

注塑生产各环节(提货、去毛刺、运输、质量检验)需求不同,需要结合相应的机器人类型,防止“一刀切”选择造成效率浪费,常见应用领域如下:

(1)注塑专用机械手:关键处理“取货”初步处理”

注塑专用机械手是自动化改造的“基本设备”,根据结构分为“双轴、两轴、多轴”,适用于不同塑料机吨和产品类别:

应用阶段:

锁模后取货:机械手通过滑轨准确伸入模具,抓取刚成型的产品(如塑料外壳、零件),防止人工伸入模具造成的安 全风险;

初步去浇口:部分多轴机械手配备切割刀具,取货后可同时修剪商品浇口(如日用品塑料摇杆浇口),减少后续工序;

货物初步放置:取货后,将货物整齐地放在输送带或托盘上,防止人工随意堆放造成的货物划伤;

适配情景:

中小型注塑公司(如玩具、日用品)的单台塑料机改造,特别适合“单一产品、大批量”场景(如日均生产) 1 塑料杯1万件以上);

优势:

低成本(单一价格 1.5-3 万元)、安装方便(无需大改造塑料机)、操作简单(工人 1-2 天掌握基本操作)。


(2)合作机器人:适应“柔性处理”人机协作”

合作机器人(带力控、视觉引导功能)适用于“多品种、小批量”注塑生产,可与人工合作完成复杂工序:

应用阶段:

精密去毛刺:对于复杂产品(如汽车仪表盘塑料零件、毛刺位置不规则),合作机器人通过视觉系统识别毛刺,结合力控工具(如砂纸、铣刀)准确去除偏差≤0.1mm,优于人工处理精度;

商品安装:部分注塑产品需要“多部件组装”(如塑料盒、盖),协作机器人可抓取不同部件,手动完成安装(如手动底座、机器人安装盖),提高装配效率;

软运输:对于易变形商品(如薄塑料薄膜、软件),协作机器人通过力控制调整抓取力度,防止产品变形;

适配情景:

生产精密商品(如汽车零部件、医用塑料零部件)的公司,或“多品种转换”的频繁场景(如同一生产线的日均转换) 3-5 种产品);

优势:

灵活性高(可快速更换夹具和程序,适应不同商品)、安 全性强(带碰撞检测,触摸身体立即关机)、无需独立隔离区域(可与人工在同一空间工作)。


(3)AGV 搬运机器人:解决 “跨区域物料流转”

AGV(自动导引车)负责注塑生产的 “原料配送 + 成品搬运”,衔接 “原料仓 - 注塑机 - 成品仓”,避免人工搬运效率低、易出错的问题:

应用环节:

原料自动配送:AGV 按预设路径从原料仓运送塑料颗粒(装在料斗中)至注塑机料斗,满料后自动返回,无需人工推车配送(传统人工配送日均需 3-4 次,AGV 可按需实时配送);

成品自动搬运:AGV 从生产线传送带抓取成品,运送至成品仓或质检区,同时通过扫码记录产品信息(如生产批次、数量),实现数据追溯;

废料回收:AGV 收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(如浇口、不合格品),运送至废料粉碎区,避免人工搬运散落;

适配场景:

大型注塑企业(如拥有 20 条以上生产线)、厂房面积大(原料仓与生产线距离超 50 米)的场景,尤其适合 “多区域联动” 生产;

优势:

24 小时连续运行、配送精度高(定位误差≤50mm)、可通过系统调度优化路径(避免拥堵),提升物料流转效率 30% 以上。


(4)视觉检测机器人:辅助 “质量把控”

视觉检测机器人搭配相机与算法,替代人工完成 “外观质检”,解决人工质检效率低、漏检率高的问题:

应用环节:

外观缺陷检测:相机拍摄产品图像,算法识别 “划痕、气泡、缺料” 等缺陷(如塑料外壳的划痕≥0.5mm 即判定为不合格),检测速度可达 10-20 件 / 分钟(人工仅 3-5 件 / 分钟);

尺寸精度检测:通过视觉系统测量产品关键尺寸(如孔径、壁厚),与预设标准对比,自动筛选不合格品,检测精度可达 ±0.05mm;

适配场景:

生产高精度产品(如电子连接器、医疗塑料件)的企业,或对外观要求高的场景(如家电外壳、化妆品包装);

优势:

漏检率低(≤0.1%,远低于人工的 2%-3%)、检测结果可追溯(自动存储不合格品图像与数据)、无需人工长时间视觉疲劳作业。


三、注塑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案例:从 “局部优化” 到 “整线升级”

不同规模企业的改造目标与预算不同,需选择适配的改造路径,以下为中小型的典型案例,提供可参考的落地方案:

案例 :中小型企业(日用品生产)—— 单台注塑机局部自动化改造

改造前状况:

某生产塑料水杯的企业,有 5 台 120 吨注塑机,每条生产线需 3 人(取件、搬运、去浇口),存在 “效率低(日均产能 6000 件 / 台)、废料率高(7%)、人工成本高” 的问题,预算有限(单条线改造预算 5 万元内);

改造方案:

关键设备:为每台注塑机配备 1 台双轴注塑专用机械手(单价 2 万元),搭配简易传送带(单价 0.5 万元);

流程优化:机械手负责 “模具内取件 + 同步去浇口”,取件后将产品放在传送带上,传送带运送至成品区(仅需 1 人监控 5 台设备运行);

改造效果:

效率提升:单台注塑机日均产能从 6000 件提升至 7500 件(+25%),5 台设备日均总产能提升 7500 件;

成本下降:每条生产线人工从 3 人减至 1 人,5 条线年均节省人工成本 60 万元;废料率从 7% 降至 2%,年均节省原料成本 4 万元;

回收周期:单条线改造投入 2.5 万元,5 条线总投入 12.5 万元,约 2 个月回收成本。


四、注塑生产自动化改造的落地建议:按 “规模与需求” 分步推进

中小型企业(预算有限、产品单一):

优先局部改造:从 “单台注塑机配专用机械手” 入手,解决关键痛点(取件效率低、安 全风险),预算控制在 3-5 万元 / 台,待回收成本后再逐步扩展至其他环节;

避免过度选型:无需一开始引入协作机器人与 MES 系统,可先通过 “机械手 + 简易传送带” 实现基础自动化,降低前期投入风险。

大型企业(预算充足、多品种 / 大批量):

整线规划:结合 “产能目标、质量要求、数据追溯需求” 设计整线方案,优先选择 “机械手 + AGV + 视觉检测 + MES 系统” 的全链条自动化,确保各设备协同运行;

注重数据价值:通过 MES 系统收集生产数据(产能、合格率、能耗),分析优化空间(如根据数据调整注塑参数降低能耗),实现 “自动化 + 智能化” 双重提升。

通用注意事项:

选型适配设备:根据注塑机吨位(如 100 吨以下用单轴机械手,200 吨以上用多轴机械手)、产品类型(精密件用协作机器人,大宗件用 AGV)选择设备,避免 “大材小用” 或 “小材大用”;

人员培训:改造后需培训操作人员(设备监控、基础维护)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;可邀请设备厂家提供 1-2 天的现场培训,确保人员掌握关键操作。


五、总结

注塑生产自动化的关键价值是 “以设备稳定性替代人工不确定性”,优势体现在效率、质量、成本、安 全四大维度,并非简单 “替代人工”。企业选型时需按 “环节适配机器人类型”(取件用专用机械手、柔性处理用协作机器人、搬运用 AGV),改造时结合自身规模(中小型局部优化、大型整线升级)分步推进。通过合理规划,注塑企业可在 1-3 年内回收自动化投入成本,同时实现长期的产能、质量与安 全提升,适配行业规模化、精密化的发展趋势。


标签:
相关产品